***燈籠草小檔案***
茄科
別名 苦蘵草 燈籠果 酸漿 燈籠酸醬 炮仔草 登郎草 蝶仔草 掛金燈
博仔草 疔人仔草 鬼燈籠 錦燈龍 皮弁草天泡草 洛神珠
原產地 大部分原產於美洲大陸
分布 全島低海拔之山野 田園及荒廢地間 蘭嶼也有
一年生草本 蔓藤植物
葉互生 卵形 具少數不規則的低平鋸齒 長約3-5公分 葉柄長兩公分餘
夏至秋季開花 花單生於葉腋 萼鐘形 基部截形 具5裂片 外表有毛
花冠輪形 淡黃色 內側有紫色斑點
雄蕊5枚 花藥黃色 子房2室
漿果球形 徑約1公分 被膨大的宿存萼片所包被
@@特性@@
莖基部分枝 具三稜 葉互生 具柄 卵形 全緣或波狀緣
花腋生 單一 花梗細長 淡黃色 下垂
果實球形 包圍在燈籠狀的萼中 黃綠色
~~~~~用途~~~~~
1食用 ㄅ.嫩葉先以鹽水浸過,消除苦味後再行炒食或煮食
ㄆ.採成熟之果實,除掉宿存萼,洗淨後生食
2.藥用 全草可供藥用,具有清熱、利尿、行血、調經、鎮咳、 解毒的效果
資料來源: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