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萬華剝皮寮,
是現今臺北保留最完善整的老街區之一,
歷經清朝日據與光復後急速現代化三個大時代的洗禮,
造就其豐富多元交化,也形成了特殊的街區景觀,
而這些歲月的風華與歷史的見證,
都成為臺北最珍貴的文化資產.(摘自導覽手冊)
現在就來看看修復後的老街區樣貌吧!
水泥及磚塊做的水槽 爐灶
您用過嗎?
木門(門栓是木頭做的喔!)與籐椅
俯瞰歷史街區
紅瓦片的屋頂已不多見
窗與門的鎖
有幾分古早味?
亭仔下的照明燈
磚造的窗戶
舊時後院一隅
歷史街區的道路以磚塊點綴鋪設
這是附近街上看到的尚存老屋
看完修復後的老街
您有什麼看法呢?
~~~後記~~~
今萬華區廣州街、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,
據地方耆老所言,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,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。
現鄰近康定路、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,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「土炭市」,
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,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,
而自清朝至今,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。
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,該街道亦為唐景嵩力主台灣民主國,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。
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,
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,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。
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-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。
2004年,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,
不過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,仍維持頹圮的老舊建築模樣。
(以上摘自維基百科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