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車埕之後
續往明潭水庫
隱身茂密樹林裡的停車場
感覺連愛車都可以吸收到芬多精呢~~
明潭水庫
位於水里鄉與魚池鄉交界處的水里溪河谷中,131線公路旁,為利用水里溪河谷地形建築大壩,用以儲蓄日月潭發電後之尾水的人工湖泊。
明潭水庫下池壩是混泥土重力壩,水庫呈灣鐮刀型水域,儲水量1200萬立方公尺,每日水位變動28公尺,形成奇特的湖泊潮汐現象,晨曦時雲霧嬝繞別有一番出塵脫俗的情境。
湖面在公路下方,所以不論由公路上向下眺望湖景,或到湖濱一親芳澤,都能深深感受到這裡山清水明幽靜的閒逸氣質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SceneryView.aspx?KeyID=04b284f6-dd72-4d2d-81aa-b65eb7f575ea
右前方就是明潭發電廠
明潭電廠(明潭抽蓄發電廠)
為國內第二座抽蓄發電工程,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,
以日月潭為上池,明潭水庫為下池,
民國76年9月興工,民國82年至84年間六部機組陸續商轉,
係利用380公尺的落差來發電,推動六部發電機組,總裝置容量1,602千瓦,為世界上少數幾座巨型抽蓄水力發電廠之ㄧ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SceneryView.aspx?KeyID=df1637c2-8a51-45d9-b5d0-05c727ba1581
哇
又多了一台藍色轎車
好美呀~~
香蕉&絲瓜花?
想去逛綠隧
卻不知確切地點
車上也沒導航
就隨意繞繞囉~~
明新書院
位於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,光緒9年由總理陳長江籌建於集集街,11年11日完工,立「掌握文衡」匾為記,光緒34年遷建於現址,時在柴橋頭庄,並且改稱「崇德堂」,
廟地為日人原什太郎捐獻,內供奉文昌帝君和紫陽夫子,正殿旁過水間有地藏王菩薩神殿及開廟恩主神位,是為義學,是集集文化之地 。
建築型式為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,以正殿為中心,廟前埕地坪為石皮鋪面,兩廂房有花台與綠樹,惜字爐位於正殿前西邊,後園及側園有四時花木、假山、飾石、塑像;空曠處陳列民俗文物,
以牛車運甕一景稱奇,環境清幽,望西而立,夕陽西沈,落日餘暉,令人湧思亙古情愫。
於民國七十四年奉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績,修護皆依古貌建材,日式風格,是日治史實的證明,然而其簡樸古拙的格局,是漢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SceneryView.aspx?KeyID=5eb61d83-86d9-41fc-937d-17fb0a768a5f
好大一棵鳳凰木
路過
集集車站
集集火車站建於西元1933年,是一座以檜木建造的古老車站,
可說是集集鎮的地標,也是鐵路集集支線上最知名的站點;
曾因921地震損毀,完成重建後的火車站,不但恢復舊觀,並且帶來大量人潮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SceneryView.aspx?KeyID=2de0aac3-4784-4ec4-ae07-bafe63500d87
集集攔河堰
是全省最大的水資源調度工程,在設計上不僅多功能、多樣化,景觀雄偉、壯麗。
位於集集鎮林尾里集集大橋下的攔河堰,係屬於6年國建設計之水利工程,
在濁水溪上游的獅仔頭山隘口處水源,蓄存利用以供應中南部農田灌溉引水之用,
堰體長353.5公尺,共設十八座排洪閘門、四道排沙閘門及魚道一座,
蓄水量約944萬立方公尺,可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區用水、下游農業用水及公共給水,功能卓著。
欄河堰管理中心三樓外面陽台為觀景台,還有桌椅可供歇腳;
站在觀景台,一眼望去,全台灣最長的河流—濁水溪就在腳下,
河床上,一叢叢蘆葦在風中搖曳,有著蕭瑟的美感;
實在無法想像,在大雨過後,滔滔萬沙浪,捲起千堆雪的氣勢和猙獰面貌;
若是欲窮千里目,旁邊還設置了投幣式的望遠鏡,可以看得更遠,更清楚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unmoonlake.gov.tw/SceneryView.aspx?KeyID=ee22e328-abf0-4baf-ad34-0a789737edc9
如此美景
只有留待下回再遊了~~
北返途中
看到2大1小黃牛
不知要被載往何處?
在清水休息站填飽肚子
此刻
軟枝黃蟬正盛開著呢~~
高速公路隨拍
終於看到朵朵白雲
美好的旅途
也在此劃上完美句點
迷人的日月潭
有緣再會囉~~